新闻动态
边城见闻:玛纳斯,连通周边的文化纽带
"啪!"一声清脆的响指在春晚后台炸开,买买提吐尔干的库姆孜琴弦猛地一震。这位来自新疆克州的柯尔克孜族汉子咧嘴一笑,露出两排大白牙:"咱这《玛纳斯》唱了上千年,今儿个要让全国观众开开眼!"他身后,8岁的儿子梅肯正对着镜子练习"英雄怒吼",结果一嗓子嚎出来直接破音,逗得化妆间里笑成一团。
克州的老人们常说,不会唱《玛纳斯》的柯尔克孜人,就像奶茶里忘了放盐——总差点意思。买买提吐尔干小时候在乌恰县放羊,最怕阿爸抽查史诗段落。背错一句就得去羊圈面壁思过,那股子羊膻味到现在都忘不了。如今他成了克州歌舞团的台柱子,带着摇滚版《玛纳斯》从帕米尔高原一路唱到北京春晚,把千年史诗玩出了新花样。
慕士塔格峰的雪水融化时,会发出类似库姆孜琴的叮咚声。山脚下的喀拉库勒湖畔,九十岁的江努日老人正在教年轻人唱史诗。他布满老茧的手指划过泛黄的羊皮卷,那些用柯尔克孜文书写的诗句就像会跳舞的火焰。"当年居素甫大师能连续唱一年不重样,现在的娃娃们背三天就喊脑壳疼。"老人摇摇头,顺手往火塘里添了块干牛粪。
克州歌舞团的排练厅最近热闹得很。编导阿依古丽正为"英雄挥刀"的动作发愁:"博物馆里那把出土的柯尔克孜战刀长一米二,演员举着转圈容易戳到灯光师!"买买提吐尔干叼着馕饼出主意:"要不改成虚拟投影?老祖宗保准没见过这高科技。"结果被团长一记眼刀瞪了回去:"祖宗传下来的招式,少整那些花里胡哨!"
吐尔尕特口岸的边民互市总有意外收获。吉尔吉斯斯坦的商贩阿克玛特每次来卖蜂蜜,都要拉着中国顾客对唱《玛纳斯》。"会唱第七段?这罐雪莲蜜便宜二十!"他操着带口音的柯尔克孜语,鼻尖上的冻疮随着歌声一颤一颤。去年两国合办文化节,他硬是拉着买买提吐尔干在零下二十度露天合唱,结果冻得歌词都唱串了行。
克州博物馆的玻璃柜里躺着本特殊的书。2000万字的《玛纳斯》汉译本比砖头还厚,烫金封面在射灯下闪着微光。负责翻译的阿地里教授掉了不少头发:"光'英雄铠甲'的纹样就考证了三个月,柯尔克孜语里形容金属光泽的词有十二个!"现在这本书成了镇馆之宝,有游客开玩笑说应该申请"最令人头大的求婚礼物"吉尼斯纪录。
吉根乡的斯木哈纳村号称"中国最后日落之地"。牧民别克大叔总爱在夕阳里弹唱史诗片段,他的小孙女却沉迷短视频。"爷爷唱得还没网红玛纳斯奇带劲!"小姑娘掏出手机展示百万点赞视频,画面里买买提吐尔干正用电吉他演绎史诗段落,弹幕飘过一片"祖宗血压要爆表"。别克大叔气得胡子直翘:"你懂啥!当年居素甫大师在人民大会堂唱完,周总理都站起来鼓掌!"
喀拉库勒湖面的冰裂纹像极了史诗里的英雄战纹。买买提吐尔干带着儿子在湖边排练时,总会有游客凑过来拍照。有个广东小伙听完摇滚版《玛纳斯》后突发奇想:"这调调配上粤语会不会很劲?"结果他尝试用"食咗饭未"的腔调唱英雄出征,愣是把柯尔克孜族群众笑出了眼泪。梅肯偷偷录下视频发到网上,评论区炸出一堆方言版《玛纳斯》二创。
玛纳斯史诗大剧院的后台永远飘着奶茶香。演员们上场前要喝一碗特制的咸奶茶,说是能开嗓。道具师赛力克有次误把辣椒酱当奶皮子加进去,主演唱到英雄悲情处突然呛住,观众还以为是创新表演形式。现在剧院门口立了块牌子:"严禁携带馕饼入内"——上次有人把掉渣的馕塞进铠甲里,演武打戏时抖出漫天"雪花"。
克州的年轻人正在给古老史诗注入新活力。舞蹈学院的古丽米热把街舞动作揉进传统战舞,文旅局的阿扎提用全息投影重现史诗场景。买买提吐尔干最近在研究直播设备:"老祖宗骑马传唱,咱们用5G传播,本质没差!"只是他第一次直播时忘了关美颜,屏幕里的玛纳斯英雄顶着粉嫩猫耳朵,被网友做成了表情包。
本文旨在分享有趣的内容,无任何不良暗示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。
上一篇:中柬“金龙-2025”联合演习双方参演官兵组织多课目混编同训
下一篇:没有了